男人看历史

导航 导航

男人屋 > 男人看历史 > 正文

民国公众是如何使用口罩的?

来源:男人屋2016-12-23

  上世纪30年代,长沙私立行素中学(长沙市七中的前身之一)的学生,要将口罩使用和刷牙、晒太阳、早起一样,视为必须养成的生活习惯,口罩迈出日常普及第一步。

  民国时期,口罩被视为“卫生”的标志,医护人员自不必说,即便理发店师傅也需要戴上口罩,以示卫生,从而招来挑剔的顾客。这一观念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那个雾霾天没有成为公共话题的年代,口罩自不会用来防护PM2.5。在漳州PX项目再次爆炸的今天,民众或许能用“纱布防毒口罩”来防护有害气体。只是现在相比以前,口罩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使用口罩已成“习惯之自然”。

  口罩在宫廷用绢布蒙住口鼻,气息不能碰到食物

  800多年前的元朝宫廷,意大利传教士马可波罗第一次见到了被后人视为“口罩”的玩意儿。

  那天他在元朝宫殿里看到,“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蒙口鼻的太监们都戴着口罩类的绢布,生怕自己影响了宫殿食物。后也有考证称,那块布不简单,是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

  有人认为这可能与中国古代某些有洁癖的皇帝有关。不过这是否仅是偶然,还是已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不得而知。但在不少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家笔下,古代刺客们的形象,大多是蒙面、黑衣,黑帽,夜行。蒙面的丝巾或布,或许是当时人对“口罩”的一种想象。

  到了近现代,口罩不会只是一块布那么简单。当中国还在纠结是否需要变法的年代,1897年,德国医生莱德奇将口罩与“卫生”联系在一起,在做手术时戴上口罩,各种讲究就接踵而来。

  以民国时期常用的“纱布口罩”为例,在1937年国民政府军工部兵工署编纂的《简易纱布防毒口罩制法》一书中,军方告知民众,制作纱布防毒口罩,需要纱布、酒精、优洛托品、碳酸钠等物件或元素。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民众仍需备好蓖麻油、甘油、软肥皂等物品调制一种“药方”,再通过垫放棉花、包折药膏等5个步骤制成,十分复杂。

  这一方法复杂而效率低,也许只有学生能够忍受。1937年,安徽省抗敌后援会就接收了诸多民众送来的口罩,这些口罩来自学校学生,他们利用剪作课程制造而成。

  口罩在学校口罩使用要像刷牙一样成为生活习惯

  口罩被赋予“卫生”的标识,卫生便是它的第一用途。在某些司空见惯的行业开始流行起来,比如理发。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签: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近代史
上一篇
探索金三角:蒋介石残军留有六万后代
下一篇
“同志”称呼从何而来? 为何“毛主席”改为“毛泽东同志”
相关推荐
下乡知青和“小芳”当初
彭德怀调侃哪位开国将军
历史上的今天:1924年希
历史上的今天:1969年4月
汉成帝死在赵合德床上 竟
150多年前的清朝老照片,
50年胡志明曾请哪位开国大
1949年毛泽东遭遇了什么使
精彩文章
感受巴西奥运会 去里约感受五彩
孕妇饮食要注意 这几种蜂蜜千万
三级片与A片的区别 400部经典国产
夏季男式沙滩裤哪些颜色比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