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古筝演奏家张楠:弦语奏筝鸣
“鸣鸣古筝,友也。古朴韵味,纯净飘逸。诉心志,绘幽情。”谈起古筝,温婉细腻的张楠满是深情,多年的学习经历和从教经验都让其对古筝有着难以割舍的爱眷。对于已经完成了由学生至老师完美蜕变的张楠来说,身为一名“古筝老师”就是将一个关于古筝的纯美理想置入于教师的崇高事业中。
一弦一柱,一倾心
张楠与古筝的不解之缘结于幼时她随母亲北上时所参加的一次乐器展,在玲琅满目的器乐中,她首次接触到了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古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在那彩云之际。”时隔多年,回忆起人生中首次听到的筝音,清脆圆润的音色犹在耳畔。飞光流逝,张楠童稚已褪,芳颜已成,而古筝却佳音未改,亦如往昔。那绝妙的音色犹如一双芊芊玉为张楠缓缓推开了一扇古色古香的窗扉,为其呈现了一个奇异典雅的古筝世界。
随后张楠便师从于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马杰老师,在马杰老师悉心的教导与鼓励下,张楠在古筝学习的漫途中,不断地汲取着古筝艺术的养给,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更在古筝的春天里绽放了满园绚丽,2009年她代表四川省参加“盛世中华”活动并在其中担任古筝独奏。
张楠坦言,每一次实践都让其获得了受益匪浅的锻炼,提升了演奏的水平同时,也载满了自信与兴趣。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如今的张楠在古筝的道路上也稳步前进,愈行愈远。
为师为学,为赤心
在马杰老师耐心的言传身教中,张楠深受其教学理念的感染,遂随师志,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了一名职业的古筝教师。现又跟从于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段银莹继续深造,精湛演奏技巧的同时,更汲取了段银莹老师的教学优点,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张楠近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里,让其颇感欣慰的是如今求学的学生不再一味地追求古筝艺术的功利性,而是源于对古筝真挚的喜爱。纵使存在着由于学生课余生活多元化带来的缩减练习时间等一些问题,但从不轻易言败的张楠会通过不定期举办古筝趣味活动以达到保持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得他们在纷繁的学习和生活中,仍饱有“筝达我意”的情怀。
在张楠眼中,“古筝无界限”,筝可表尽天下意,所以在她的工作室中既有天真烂漫的稚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翁,形成了学员具有差距性的独特教学局面。面对着多层次的学生群体,张楠为每一位学员制定了适合的具体的教学计划,真正的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批成绩优异的学员。在每年成都市教委举办的人才艺术大赛中都均有其学员名列前茅,大放异彩。并且于2014到2015年之间,她在成都成功的举办了两届“楠筝贝战”比赛,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赞誉与支持,可谓如锦鱼入海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浪潮。
不仅学生屡获捷报,张楠本人也在教学工作上平生了一树的纷华。在2010年中新国际乐器比赛及2011年“盛世中华2011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选拔赛”等活动中均获得了优秀园丁奖的傲人嘉奖。
“教书育人”是张楠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张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乐理知识、演奏技巧的同时使他们懂得为人之道。她会通过组织独奏、合奏及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的表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如此,张楠还关注对学生细微处的塑造,如培养时间观念等。对于张楠来说,“为师,严如父,慈如母,温如友。”,在学生的生命里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是其平生最大的夙愿。
载情载志,载柔情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每每读到沈约的《咏筝》,张楠总是感慨良多。对于她来说,相伴多年的古筝早已不是一件普通的器物,而是可以倾情诉愿的老友。没有琐事纷扰的张楠,喜欢常常在一个暖阳满屋的午后,十指微动,谈上一曲《梅花三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张楠从未忘记古筝伊始时带给她的那抹惊艳,也从未忘记初成为老师时的赤色本心。而张楠也期冀通过自己对古筝教育素质化的努力,使这件寄满情思的中国传统乐器更广为人熟知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