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武僧获赞是拳坛姚明 商业价值比肩邹市明
最强武僧获赞是拳坛姚明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龙和邹市明这两个中国搏击和拳击界最知名的明星皆因在各自领域的焦点大战中获胜而成为国人热议的两大焦点。一龙在《武林风》“世纪之战2”中凭借点数险胜“泰拳王子”播求,成功报了上次世纪大战惜败的一箭之仇;邹市明则在WBO拳王争夺战中再度轻松击败昔日的手下败将帕波姆,成功加冕112磅级别的WBO世界职业拳王头衔。
如果综合比较两人对阵对手的知名度、战斗力以及比赛场面的激烈程度,那么一龙这场的竞技水准甚至要超过邹市明,但两人事后收获的舆论待遇却大相径庭:一龙和《武林风》惨遭铺天盖地的嘲讽,舆论质疑他们靠裁判黑掉了播求的胜利;而邹市明的对手帕波姆赛前则被美国媒体一致认定为“软柿子”,WBO选派他参赛被指纯属是“陪太子读书”,该场比赛的含金量“仅”被媒体定性为2星,事实也证明比赛的确完全一边倒、从第一局开始就毫无悬念。但这些无碍国人饱含热情高调称颂邹市明,甚至部分媒体还将其奉为“全满贯拳王”。
众所周知,巨星是职业体育开疆扩土的头号法宝,用潜规则保护巨星是全球所有顶级赛事都在做的事情。在《武林风》和WBO都被媒体嗅到了潜规则气味的情况下,为什么一龙和邹市明这两大人气明星享受的舆论待遇如此迥异?换言之,职业体育中的潜规则必须有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中国搏击在利用潜规则庇护明星方面需要向国际职业拳击学习哪些方面?此外,为什么所有人都在不屑一龙的同时又忍不住关注一龙的赛事?中国搏击产业如何能改善饱受争议的造星能力?
潜规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搏击需提升打分公信力
巨星是职业体育吸金的头号法宝,甚至最顶级的巨星可以和一个联赛、一项运动划等号,比如乔丹之于NBA,泰森之于拳击。而当一项运动试图在向全新地域扩张传播时,吸纳该国本土明星并将其培养成为巨星则是他们开疆扩土的最佳利器。试问,如果没有姚明在火箭队的成功,中国怎么可能会成为NBA除美国本土外的最大受众市场?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正确区分看待职业体育中的造星潜规则。潜规则看似是个贬义词,但在职业体育推广过程中,有些潜规则能够迎合受众的感受从而大获成功,但有些则只会适得其反、引发舆论狂批。
回到一龙和邹市明这两个巨星身上。中国搏击和拳击是中外各方当前都在极力开垦的沃土,虽然未来的市场前景注定不可限量,但在现阶段,这两个领域却看不到诞生姚明级别巨星的任何希望。
无论你承认与否,一龙和邹市明就是当前中国在这两个领域最具号召力的明星,甚至可能是各自领域中唯一一个被全民所熟知的名字。无论野路子出身的一龙如何被同行质疑和调侃,但只要他参赛,对赛事而言就意味着票房和收视率的保证,只要他参赛就能引爆全民的热议。无论是2015年6月的世纪大战1还是刚刚结束的世纪大战2,《武林风》的收视率都领跑同时段的全国收视率排行榜。而至于邹市明,虽然他已经35岁并随时可能宣布退役,他的名气主要靠奥运比赛完成积累,他迄今只打过10场职业拳击比赛,但任何想要进军中国的拳击赛事都渴望和他合作,希望借助他的名望来扩大自身影响力。
仔细品评一龙和邹市明的这两场比赛,他们的胜利中同样都能看到潜规则的影子。只不过,一个遭到全民抵制,一个让受众颇为满足,一个令明星虽胜犹败,让赛事主办方声誉扫地,一个则让明星历史地位提升,顺便助推WBO引起更多中国观众的注意力:
具体来看,一龙和播求二番战打的火星四溅,笔者个人愚见,播求在第一局和第三局展现出的攻击性更胜半筹。平心而论,在考虑到一龙主场作战的这一前提下,鉴于这是一场商业价值很高的“王遇见王”的世纪之战,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应该是判两人加赛。但搏击界向来也有“在客场无法KO对手就可能被判输”的潜规则,以笔者个人浅见,播求很可能就是输给了这条潜规则。否则就算退一万步,一龙也最多只能享受裁判分歧判胜的结果。
至于邹市明,我们必须一万次强调他本人的努力和付出完全配得上拳王头衔和这场胜利,但这其中同样能看得到WBO对他的格外器重和对中国市场的示好。客观而言,这两点并不冲突,WBO对其的看重丝毫无损邹市明的伟大,相反这凸显了邹市明独一无二的个人硬实力和市场号召力。在WBO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当下,WBO从来没有掩饰过对于自己平台上能够出现一位中国籍拳王的热切渴望。
种种迹象显示,邹市明的对手帕波姆都疑似是个被精心挑选出来的配角。放眼全球,邹市明所征战的112磅这个级别本身就没太出色的拳手,而WBO此前又将本级别的卫冕拳王埃斯特拉达升级到了115磅级别,于是这个拳王头衔就此产生空缺。而根据规则,WBO可以指派符合条件的选手参加空缺拳王头衔的争夺者。在TOP RANK的运作下,邹市明与帕波姆最终被选定争夺这一空缺头衔。
35岁的帕波姆虽然过往战绩看似很亮眼,但对阵的对手中罕有真正有说服力的选手,而且此人技术缺陷明显,尤其是步伐、出拳速度并不快,而这些短板注定将被身法灵活的邹市明所克制,并且此前他就曾被邹市明轻松击败过。明眼人都看得出,帕波姆此番能被选中参战固然因其自身实力不俗,但身上“陪太子读书”的痕迹也颇为明显。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小细节就是,该场比赛前博彩业十分看好邹市明获胜,以致于开出的盘口夸张到了50赔1 的地步,就差提前宣布邹市明加冕了。
虽然WBO有替邹市明挑选对手之嫌,但这是拳击界长期以来获得大家默许的潜规则,大家早已见怪不怪。即使是当代最成功的职业拳王梅威瑟也曾给留下挑对手的话柄,不止一个拳击推广人和拳手都曾斥责梅威瑟整个职业生涯未尝一败的主要原因是其酷爱挑选对手,喜欢挑“软柿子”。所以,邹市明完全配得上这场胜利和拳王头衔,他和WBO实现了双赢,更赢得了中国受众的一致叫好,毕竟WBO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通行的潜规则,最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也无需直接干扰比赛的判罚结果。
反观一龙博求二番战,真正被吐槽的恰恰是大家看不懂裁判的判罚。笔者无意探讨这个判决是否公正,但需要强调的是,当公众质疑一项赛事的结果是否公正时,这对于赛事绝对是个灾难,所以真正职业的赛事方从来不会在比赛的核心公信力方面玩弄潜规则。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搏击界需要做出改变,让其判罚规则更透明,更让公众一目了然,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请注意,不是避免,搏击拳击这类打分项目很难完全避免争议)普通观众对裁判判罚的不理解和不接受。
在这方面,中国搏击或许可以效仿散打比赛的打分公示机制。散打比赛会在场边设立打分电子屏,同步公布裁判的打分和具体打分点,搏击也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改革 ,在每一局结束后及时通过电子屏公示打分,第一时间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判。
一龙屡惹争议因被标签化 凸显中国搏击造星能力匮乏
在全面审视一龙播求二番战引发铺天盖地争议的同时,我们也有些悲哀地意识到,这似乎是中国搏击能赢得全民关注的唯一模式。相信很多人至今都还记得2015年6月的一龙播求世纪大战的场景以及那之后引发的口水战。当时一龙在首回合表现极其强势,不按常理出牌的低扫腿让播求很是狼狈,这给普通拳迷留下了一龙占据上风的印象,以致于当最终裁判宣布播求获胜时,很多拳迷表示不理解裁判的判罚准则。而在那场世纪大战结束后的几个月内,还不断有媒体和拳迷争论此事,业内各方也都借助这一热度宣传自己的赛事,播求和一龙同样也借助这一热度不断隔空喊话,为二番战做了足足一年有余的铺垫。这一幕和如今的一龙播求二番战何其相似。
从商业角度而言,一龙和播求的两次世纪大战都非常成功。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收视率,无论是赛前公众的期待热情还是赛后公众的舆论争议都非常惊人。但如果进一步深究这些关注度,你会发现,真正吸引全民关注的并不是单纯的比赛因素,即很多人并不认可野路子出身的一龙真实实力独步武林,个别刻薄的同行甚至戏谑其打的是王八拳,而35岁的播求战斗力更是不如巅峰时期,纯论个人硬实力,他已经无法跻身全球前十。所以,我们有必要承认,一龙播求的世纪大战之所以备受关注和容易引发争议,其根本原因是两人长期以来就被贴上了十分鲜明的个性化标签。
一龙从出道以来被贴上了“中华传统武术代言人”、“中华第一武僧”等颇受争议的标签,其团队偶尔还发布其修炼“铁布衫”、“吊死功”等匪夷所思的照片,其带着明显野路子的打法更是饱受同行质疑甚至嘲讽,但偏生的,一龙却总能在《武林风》的擂台上所向无敌,并且外界群众一提搏击只知道一龙,这进一步让搏击界十分郁闷;而播求则代表着泰拳的至高水准,被打上了“泰拳代言人”、“对华不败”等标签,尤其是2015年签约昆仑决之后更是隐然被奉为昆仑决的一哥。所以,一龙播求的对决进而也被标签化,他们象征着中华传统武术与最强泰拳的对决,象征着武林风与昆仑决国内两大明星搏击赛事的对决,象征着野路子与职业巨星的对决……
总之,一千个人眼中的求龙诀就有一千种象征,每个人谈到这两个人似乎都有发表不完的见解。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大大小小的搏击赛事共有40个,但这种标签如此鲜明化的对决在整个中国搏击界都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正是因为播求、一龙的标签化如此独特和炫目,所以他们主演的求龙诀才被誉为世纪之战,并且这早已不是武林风一家的商业成功,而早已升级为整个中国搏击界的狂欢日。
在本次一龙播求二番战后,除了普通搏击受众热议外,播求的中国赛事签约方昆仑决、播求同胞星当的赛事签约方拳星时代、中国搏击首富蔡良蝉等中国搏击从业者都在事后借助该热点对自身进行宣传包装,从这一侧面固然体现了求龙诀的不可复制性,但也从另一侧面凸显了中国搏击的悲哀。为什么中国搏击明星只有靠塑造“武僧”、“吊死功”、“铁布衫”等荒诞标签才能获得广泛关注?为什么中国搏击造星的模式总是如此饱受争议?中国搏击什么时候能靠比赛本身的水准来吸引全民的关注?就目前不少赛事主办方只会借赛事圈钱、大多赛事都缺乏人才培养体系的搏击产业大环境来看,这一天的到来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