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变“白话”更接地气!
红头文件变“白话”更接地气!
政府机关出台的政策文件,往往因表述严谨让群众觉得“高冷”、不易懂。河南省日前要求,政府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配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即将“官话”翻译成“白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群众关心的事情讲清楚。
政府语言应该严禁,表达不能产生歧义,但红头文件配套通熟易懂的语言解读,即变“白话”这并不影响政府的权威性,也让政府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和接地气。因此,笔者十分赞成政府文件变“白话”。
一方面,红头文件变“白话”是政府真正站在群众立场上换位思考得出的结论。
该省要求将红头文件中的“官话”翻译成大白话,是真正站在群众立场上换位思考得出的结论。因为,不管怎么样,政府红头文件的出台就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带去实惠和关怀,如果文件是“高大上”的“官话”,里面的词语晦涩难懂,这并不能让政府形象更加正面、更加亲民。但是,如果政府文件变成接地气的“白话”,即使是文化不高的群众也能看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其他人讲政府文件,那不是更好吗?而且还让政府宣传成本降低了。所以说,政府红头文件变“白话”,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红头文件变“白话”要求政府更加深入基层才能避免群众看不懂文件。
政府红头文件变“白话”确实值得各地政府学习和推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红头文件变“白话”的过程是曲折的,道路是漫长的。因为严谨的“官话”与“白话”之间毕竟存在隔阂,要改变这一状况,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逐渐改变,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官员在出台文件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才能把“白话”说得让人民群众看得明白理解得清楚,这就需要政府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深入地理解百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把文件中的“白话”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