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公车改革启动 群众期盼得回应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文提及改革77次。其中一处,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备受瞩目。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公车改革是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列入其中,是政府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及时回应和郑重承诺,是“国家态度”的有效传递。全面深化公车改革,可以说是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事实上,社会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已有多年。过去一年,无论是封存还是拍卖,各地其实已经在着手尝试公车改革,或者说为公车改革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但普遍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规范的、相对统一的制度和模式。这场改革最大的难题在哪里,究竟如何全面铺开,是我们最为关注和期待的。
据了解,在三公经费方面,公车支出一直是占最大的比例。比如2011年中央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
按照“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定,比例占据大头的公车支出肯定会面临“瘦身”的待遇。正如业内人士谈到的,当前在三公经费的压缩中,公务接待、公款出国的空间已经很小。在各项整治下,公务接待额度已经不高;公款出国方面,当前一般性的公务出国也不多,多是用于国际交流合作等的费用。为此,要压缩三公经费,主要要从公车上动刀。
据有关人士调查,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费用在15万元至20万元之间。全国数百万辆公车,如果能够削减,将省下上千亿的巨额资金。这笔通过政府过“紧日子”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大大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可以用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虽然已被提上正式日程,但公车改革的难题还有很多,比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的交通补贴如何落实;公车拍卖怎样防止出现“暗箱”操作,才能避免国有资产贱卖流失;大量公车司机如何安置,等等。启动公车改革,人们看到了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感受到了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接下来,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彰显公平正义的决策智慧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