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家辟谣:地震云并不存在
两次地震突出其来: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目前,救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祈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每一次地震过后,关于地震是否可预测的争议都会议论不休。这一次,朋友圈又出现了很多民间预测,典型即“地震云”。很多网友在微博上的晒图被挖出来,如8日上午郑州网友晒出地震云,下午西安网友晒出条状云,甚至四川省地震局官微8日上午发布的一则关于地震云的“辟谣贴”,受到不少网友的嘲笑,认为其被现实打脸。
在民间舆论场上,地震云却屡被指出和地震有关联。如1624年,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明和高一志写的《地震志》里,地震云被形容为第五个征兆,“昼中或日落后,天际晴朗,而有云细如一线甚长,震兆也。”据说,在海城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之前,很多地方也观测到地震云现象,中国民间甚至成立了“中国震兆云霞研究会”。
但在主流科学舆论场上,颇有一些声音认为地震云不靠谱。果壳网发布的《让你失望了,地震云并不存在》指出,“条带状地震云”是荚状层积云,“干涉条纹状地震云”是波状高层云,此外高积云、卷云、卷积云都是常见云,只是如果地震不发生,就很难被关联、作联想。中国气象局表示:没有充分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
正如一些民间科学将“动物奔走”也视为地震前兆,曾引起科学家重视,但最后并不被主流科学接受。原因是“动物的举动被太多的因素所干扰,交配,捍卫领地,掠食等。很难从中找到与地震相关联的举动。”
目前,现代科学对地震云、动物奔走等民间经验习惯归之于“心理聚焦反应”,也就是如果没有地震发生,人们就会对一些征兆不以为意。这显示了科学的严谨,因为现代科学特别强调逻辑和因果关系,这种事后联想的逻辑通常不具有说服力。
不过,这也不能意味着把地震云等一概斥为谣言。虽然现代科学未能证明天气和地震之间存在关联,但目前也没能证明它们完全没关系。这种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胶着状态,恰恰印证了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地震很难预测,原因是地球内部“不可入”,很多变量无法掌握,大地震具有“非频发”性质,样本较少,地震的物理过程通常是非线性,高度复杂等。据此,虽然地震很难实现短期预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预测。如何抓住具有关键证据的征兆,并证明其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现代科学还是很多工作要做。